取消
鼠疫、天花、霍亂、流感、非典…瘟疫流行,生靈涂炭。自古以來,細菌和病毒一次次向人類宣戰(zhàn)。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,也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戰(zhàn)爭。更可怕的是,在1600年代之前,還是一場找不到敵人的戰(zhàn)爭。因為,這些家伙(包括細菌、真菌、螺旋體和病毒等在內的微生物)實在太小,肉眼根本看不到他們的蛛絲馬跡。
看來,“潛伏”不是人類的專利,細菌也會“躲貓貓”。
真得感謝列文虎克(1632—1723,荷蘭生物學家),是他,為人類開啟了微生物世界的神秘大門。
列文虎克少年喪父,16歲來到阿姆斯特丹,在一家雜貨鋪打工。當年的農民工小列,有木有保險,有木有公積金,有木有被打白條,無人關心,無人知曉。但若干年后,當他以市政府看門老頭的身份,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時(圖1),整個世界都為之傾倒,為之轟動。
圖1 列文虎克和他的顯微鏡
圖2 列文虎克觀察到的“小動物”
圖2顯示了列老師觀察的各種各樣奇妙的標本:蒼蠅的腿、青蛙的血……一次,他從一個老頭的牙縫里取出一點白垢。顯微鏡下,白垢里竟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動物園,微小生物數不勝數,來來往往穿梭不停。列文虎克震驚了,他無比興奮的寫道:“在一個口腔牙垢里生活的動物,比整個王國的居民還多”。為了看看自己的小小鄰居,人們趨之若鶩。甚至連高貴的皇上,為了接見自己的微小子民,也得提前預約,排隊等候。
列老師的發(fā)現,第一次向人類揭示了微生物的真面目,盡管當時,人類尚未做好深入這個世界的準備,但魔盒已經打開,貓貓還能躲嗎。
夸克(老游)